施工程序
一、施工前准备
1. 场地勘察:详细阐述对施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包括勘察点的布置、深度,对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为桩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2. 设计文件审核:明确对桩基设计图纸、计算书等文件的审核流程与要点,如桩型选择的合理性、桩径桩长设计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单桩承载力计算准确性等,确保设计符合相关规范与工程实际情况。
3. 施工方案编制:规定施工方案应涵盖的内容,如施工工艺选择、施工设备选型、施工顺序安排、质量控制措施、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等,施工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如有必要)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4. 材料与设备准备:对桩基施工所需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焊条等)的质量标准、检验要求、储存与使用方法作出规定;对施工设备(如打桩机、钻孔机、起重机等)的性能参数、进场验收、维护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材料合格、设备完好。
二、施工过程规范
1. 桩位测量放线:详细说明桩位测量的仪器设备精度要求、测量方法、放线误差控制范围,以及设置测量控制点并妥善保护的措施,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2. 成孔作业:针对不同成孔工艺(如钻孔灌注桩的正循环、反循环钻孔,人工挖孔桩等)分别制定操作规范,包括钻进速度控制、泥浆性能指标(如密度、黏度、含砂率等)要求、孔深孔径垂直度检测方法与允许偏差范围、孔壁稳定性维护措施等,保证成孔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规定钢筋笼的材质规格、制作精度(如钢筋间距、焊接质量、钢筋笼直径与长度偏差等)、钢筋笼的运输与吊放方法、对接安装要求及焊接质量检验标准,确保钢筋笼安装位置准确且结构稳固。
4. 混凝土浇筑: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原材料计量精度控制、搅拌时间与运输时间限制、浇筑方式(如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法的操作要点、浇筑高度控制、振捣要求等),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满足设计强度与密实度要求。
三、质量检测与验收
1. 检测项目与方法:确定桩基质量检测的必检项目(如桩身完整性检测的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等适用范围与检测数量要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检测条件与数量规定)及相应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与数据处理要求。
2. 验收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制定桩基工程验收的合格标准,包括桩位偏差、桩身质量、单桩承载力等各项指标的允许范围,明确验收程序、参与验收的各方主体责任及验收资料的整理归档要求。
四、安全与环保要求
1. 安全管理: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如临边防护、孔洞防护、高处作业安全措施等)、施工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如桩机、起重机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要求)、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演练要求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事故。
2. 环境保护:提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泥浆处理与排放要求(设置泥浆沉淀池、循环利用或合规处理废弃泥浆)、扬尘噪声控制措施(如施工现场洒水降尘、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扰民)、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处理要求等,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