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宝——坤源公司的“老黄牛”
在内蒙古坤源岩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十六年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征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创业奉献者的典型事迹。他们来自四面八方,齐聚在坤源公司鲜艳的旗帜之下,立足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埋头桩基项目建设工地,以敬业奉献为笔,以拼搏奋斗为墨,一年又一年,书写着他们不平凡的桩基故事。今天“榜样的力量”专栏带你了解一位坤源公司的“老黄牛”——张树宝
张树宝,男,197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2009年因工作原因他来到了美丽的伊金霍洛大草原。在这里,他结识了时任内蒙古坤源地基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折彦兵同志,并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合作关系。随着坤源公司的日益壮大,工程业务量与日俱增,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张树宝感召坤源公司总经理折彦兵同志的人格魅力,毅然加入到内蒙古坤源岩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担任旋挖钻机的技术管理员。从此后,他像一头埋头拉犁的“老黄牛”,在坤源公司桩基项目工地默默耕耘7年,所参与施工的桩基项目工程遍布陕西榆林、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以及鄂尔多斯各旗区。现任内蒙古坤源岩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机械管理一部部长。
张树宝作为坤源公司机械管理一部部长,既是管理者,也是施工者。在桩基施工中,工人短缺是常有的事。每当此时,张树宝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亲自上阵成为施工队伍中的一员。他深知,工程的进度不能因为人力不足而拖延,每个环节都关系着项目的成败。
张树宝常年扎根在工地,工地就是他的“战场”。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吹日晒,他都毫无怨言,默默坚守。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那黎明前的黑暗,他和他的工友们就开始了他们一天辛勤的工作。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穿着满是泥土和汗渍的工作服,在朦胧的晨曦中走向那片泥泞的工地。旋挖钻机旁,他们熟练的操作着钻机,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飞扬的尘土迅速包裹了他们,在他们的脸上落下一层灰,和着汗水,画出一道道浑浊的痕迹。夜晚,那雪亮的灯光将他们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疲惫的面容却掩盖不住眼神的坚定。
张树宝曾经参与了公司很多大项目的桩基施工,如和林格尔机场、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亿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建气化装置项目、宝丰煤基项目、伊金霍洛旗中小企业总部基地项目等。在坤源公司的许多工程项目里,都留下了张树宝不可磨灭的功勋业绩。
竹和园项目在桩基础施工阶段面临巨大挑战。因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在钻孔过程中会塌孔严重,施工难度极大,其他施工团队望而却步。然而,张树宝却毫不退缩,他凭借着多年的施工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改变施工方案,采用泥浆护壁施工工艺,通过泥浆在孔壁形成的保护膜,有效抵御了塌孔风险。同时,加长钢护筒至5米的施工方法,钢护筒深入地下,为孔壁提供额外支撑,增强了桩孔的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塌孔的问题。
在神木市中鸡项目施工时,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且地面以下1-2米都是沙质地层,且流动性大。张树宝同志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后决定采用非常规方案,先用直径1米的护筒稳住地面1-2米的流沙,然后在1米的护筒里埋设900的护筒,钻入地下硬质地层,完成施工图纸所需钻孔深度。在那段艰难施工的日子里,张树宝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眼睛时刻盯着施工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根桩基的浇筑,每一根钢护筒的埋设他都亲自监督,要确保每一根灌注桩的工程质量。随着一个个稳定的桩孔逐渐成型,那不仅是工程进度的推进,更是对困难的有力回击。在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高质高效的如期完成了所在项目的桩基础施工。
这些年来与家人聚少离多是他的工作常态,他也渴望能和妻儿在一起共享温馨时光,希望工作之余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左右。但为了心中的责任,为了每项工程的如期竣工,他只能将这份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唯有在年终工程停工期间,他才有时间回老家与家人共度团圆年。为了减少工友们外出吃饭所耗费的时间,有时他甚至将妻子从老家接到工地来为大家做饭。这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态度,让身边的每个成员都深受感动。
张树宝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几乎每年他都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是坤源公司所有员工的楷模和标杆。在张树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坤源公司创业者们那种“老黄牛”的精神,任劳任怨,埋头奉献。那是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责任的勇敢担当,对目标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多年来始终如一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坤源人。他的桩基故事和“老黄牛”精神将激励着坤源公司每一位员工,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时,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永不停歇自己前进的脚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