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力 学 学 习 心 得
——折瑞
这次参加2015年太原岩土工程师学习,由高大钊先生根据他的《实用土力学》所作的讲学,使我对高大钊先生、岩土工程及土力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高大钊先生近年在网上十分活跃,针对网友们的提问,选取岩土工程中的典型问题和主要问题作了详尽解答,并整理汇编成此书。由于高大钊先生讲学所涉及的内容太多,含义深刻,我的学后感想和认识也颇多,不可能一一述及,主要进行简述。
一、高大钊先生对岩土工程作了新的定义:岩土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地质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承认和肯定。这一定义告诉我们,岩土工程是以地质学为基础去解决土木工程问题。或者说:用地质学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土木工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可见,高先生对岩土工程的认识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
二、岩土工程是一门不严密、不完善、不够成熟的科学技术。
1、岩土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岩体为例,自然界的岩石,不仅强度和模量多种多样,差别悬殊,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裂隙存在。
2、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不仅指标的差异性大,而且即使是同一种土,同一种岩石,其性能指标也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3、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的多变性:无论岩石中的裂隙岩溶水还是土中的孔隙水,其水位或压力水头都是变化的要摸清其规律有时是非常困难的。
4、地质作用和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地质历史可以不予考虑,正在和可能形成的与工程有关的地质作用还是必须面对。实际工程问题一般还是根据观察、测试、地质演化规律做出判断,工程师的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学术界虽然提出了理论上比较完善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其计算参数难以准确测试和工程经验不足,反而不如简易计算方法加经验修正方便、更切合实际。
三、由于地质学忽略了土体地质的研究,岩土工程也没有从土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去认识和探求土质地基的现有特性,使得我们对于土体现有工程特性的认识一直处于模糊、破碎阶段,这是我们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缺陷。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学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我们研究土体的微观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之,一门新兴的学科——成土作用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和参与。我个人认为,成土作用研究才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土体工程性质的正确方法。